- 支付寶賬戶
- hd2004@vip.163.com
- 建設銀行
- 開戶行: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
- 帳 號:6227 0000 1138 0021 931
- 戶 名:常付正
- 工商銀行
- 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
- 帳 號:6222 0202 0003 8380 990
- 戶 名:李立源
- 農業銀行
- 開戶行: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
- 帳 號:6228 4800 1047 3987 914
- 戶 名:常付正
- 郵政儲蓄
- 開戶行:中國郵政儲蓄北京分行
- 帳 號:6221 8810 0006 1676 185
- 戶 名:李立源


- 010-84213900
- 010-84217266
- 010-84217190
- Q Q:1136550120
- Q Q:1002912876
- 郵箱:hd2004@vip.163.com
- 手機短信:13521328441
- 向總經理反映問題和監督
- 電話:13910906872

- ·楊振 1992 12 15 。。晚七點半 今渺茫
- ·我剛搬的新家 沒一個月我媽媽就病了 接著就是兒子感冒不好 我總感覺是房子的原因,怎樣才能知道我家的風水布局
- ·我的兒子是農歷1999.4.20生的 請您幫忙測測他的事業 拜托了
- ·我女兒的生日是陽歷2010年12月30日,屬虎,期待
- ·我也想給自己的女兒起個好名
- ·對了,大家知道不,這家網站預測是挺準,預測過去是免費的,預測的時候是需要收費的。是不是?
- ·本人對,風水這塊比較感興趣,想過找一家專業培訓班學習,看這家也有培訓,有朋友在這家網站上參加過培訓嗎?感覺如何,請賜教!
- ·對了,大家知道不,這家網站預測是挺準,預測過去是免費的,預測的時候是需要收費的。是不是?
- ·我也想預測一下我命運,我出生,陰歷5月19日 屬狗,想看看我2010年運程。期待中
- ·對了,后來我又預測了一下未來,就不知道準不準了,呵呵!那要等到未來去驗證,不過感覺這家網站預測不錯,水平還是有的,純屬個人感覺。


- 首頁>>易經來源與六經
- 易經來源與六經
- 2011-11-08 07:24
易經中到底是什么樣的內容,讓人認為有如次的奧妙所在。易經源于哪個國家,是否被列為有六經呢?
易經是一部集體性著作,周易體例內容本身不成于一時一地一人之手。占筮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一個重要側面,夏商兩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觀念與人鬼溝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溝通的行為模式之一,但占筮活動本身也有多樣性,例如有燒龜殼或燒牛骨,而從其燒裂的紋路中見啟示的方法,占者將所欲占之事與對紋路的解釋又刻到甲骨上,流傳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甲骨文)這種占筮活動傳至周文化傳統中時,經過周人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觀念與符號系統,(卦爻辭與卦爻象)一方面將當時所占之事及其解釋以文字記錄下來,(卦爻辭)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則,(大衍之數)使用新的占筮工具,(蓍草)而完成周易這部著作,亦即我們今日所見的易經之書的經的部份。經過歷代哲學家的闡釋,發展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同時,它也是我國古代一部關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經典。
《易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是或《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系。一代大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簡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沒有《易經》就沒有中國的文明。
《易經》在春秋戰國時代得到進一步完善,是我國先人的集體創作,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易經》里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也是如此。孔子就說過人們“日用而不知”。今天,我們誰不曾說過某某人陰陽怪氣,某某人又變卦了,或者扭轉乾坤,否極泰來之類的口語和成語,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這些詞匯都是直接從《易經》里來的。
《易經》在西漢時期就被列為六經(易,詩,書,禮,樂,春秋)之首。在我國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書時亦不敢毀傷它。
《易經》研究被稱為“易學”,早就成為一門高深的學問。《漢書·儒林傳》記載:“孔子讀易,緯編三絕,而為之傳。”上下五千年,《易經》代代相傳,釋家林立。許多學者皓首窮經,考證訓詁,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為大觀。
《易經》研究流派紛呈。他們互相爭鳴,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長補短。春秋時期,筮法上出現過變卦說,取象說,取義說,吉兇由人、天道無常說。戰國時期出現過陰陽變易說。漢代有象數之學(卦氣說,五行說,納甲說),魏晉唐時期稱玄學。宋明時期,又出現五大學派:理學派,數學派,氣學派,心學派和功利學派。又有人籠統地分為兩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陽剛。講“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強調修身以有用于社會。道家則重坤卦,重陰柔。講“大道若水,弱能勝強。”強調精神自由,以無為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兩家都從《易經》發展而來,猶如長江黃河之水皆發源于青藏高原。
《易經》的科學內涵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承認和尊敬。易學研究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世界范圍內的顯學。盡管如此,《易經》里仍然有許多不解之謎,連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闕如。
易經圖書中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讓讀者更深入的了解了易經,請點擊>>>>>>>>>易經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