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付寶賬戶
- hd2004@vip.163.com
- 建設銀行
- 開戶行: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
- 帳 號:6227 0000 1138 0021 931
- 戶 名:常付正
- 工商銀行
- 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
- 帳 號:6222 0202 0003 8380 990
- 戶 名:李立源
- 農業銀行
- 開戶行: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
- 帳 號:6228 4800 1047 3987 914
- 戶 名:常付正
- 郵政儲蓄
- 開戶行:中國郵政儲蓄北京分行
- 帳 號:6221 8810 0006 1676 185
- 戶 名:李立源


- 010-84213900
- 010-84217266
- 010-84217190
- Q Q:1136550120
- Q Q:1002912876
- 郵箱:hd2004@vip.163.com
- 手機短信:13521328441
- 向總經理反映問題和監督
- 電話:13910906872

- ·楊振 1992 12 15 。。晚七點半 今渺茫
- ·我剛搬的新家 沒一個月我媽媽就病了 接著就是兒子感冒不好 我總感覺是房子的原因,怎樣才能知道我家的風水布局
- ·我的兒子是農歷1999.4.20生的 請您幫忙測測他的事業 拜托了
- ·我女兒的生日是陽歷2010年12月30日,屬虎,期待
- ·我也想給自己的女兒起個好名
- ·對了,大家知道不,這家網站預測是挺準,預測過去是免費的,預測的時候是需要收費的。是不是?
- ·本人對,風水這塊比較感興趣,想過找一家專業培訓班學習,看這家也有培訓,有朋友在這家網站上參加過培訓嗎?感覺如何,請賜教!
- ·對了,大家知道不,這家網站預測是挺準,預測過去是免費的,預測的時候是需要收費的。是不是?
- ·我也想預測一下我命運,我出生,陰歷5月19日 屬狗,想看看我2010年運程。期待中
- ·對了,后來我又預測了一下未來,就不知道準不準了,呵呵!那要等到未來去驗證,不過感覺這家網站預測不錯,水平還是有的,純屬個人感覺。


- 首頁>>楊振寧老先生指教易經的數理模型
- 楊振寧老先生指教易經的數理模型
- 2011-10-31 06:41
易經中存在著什么樣的數理模型,我們應該如何去了解易經呢?是否從易經圖書中可以學到,現在由楊振寧老先生指教易經中存在的數理模型。
再談《易經》中存在數理模型,請楊振寧老先生指教
楊振寧老先生提出:西方發展出自然科學,而中國沒有發展出(西方式的)自然科學。這個觀點是有道理的。
西方自然科學(比如物理學)的最高形式就是數理模型(公式)所為的原理、公理。
那么,現在如果我們看一看《易經》就會發現,他也有數理模型,并在術數學和象數學中反映出來。
中國的漢朝有一部被后世稱為萬古丹經王的著作《周易參同契》,這本書就是利用《周易》的數理模型,建立了一套強健身心的“內證”方法。
中國還有一部醫學祖典《黃帝內經素問》,這本書也利用了《易經》的數理模型,建立了醫學理論和施治方法包括經絡理論和經絡療法。
另外,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利用《周易》可以占卜。其實也是運用《周易》的數理模型。正如運用自然科學的數理模型可以預測科學事件一樣,《周易》占卜并不神秘。
就以上這三個方面,中國歷史上不知出現過多少顯赫人物。他們都是掌握《易經》數理模型并運用于實踐,取得驕人成就的大家。
那么,下面有幾個問題需要探討:
其一,《易經》的數理模型與西方自然科學的數理模型的異同?
其二,為什么中國沒有在《易經》的數理模型存在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如西方自然科學那樣的自然科學系統?
其三,對中國近幾百年的落后,他有沒有責任?
首先,基督教和宗教哲學的存在沒能阻礙自然科學和科學哲學的產生和發展。我們有什么理由判斷《易經》及其數理模型可以和能夠阻礙中國自然科學和科學哲學的產生,以及阻礙中國社會的發展。完全沒有理由。我們甚至可以將中醫和中國(強身健體)的“內證”方法,看作是中國式的自然科學(比如其中的外丹和醫藥冶煉術就類似于化學技術);蛘哒f中國沒有發展出西方自然科學,其原因并不是中國已經有了《易經》。至于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現在還沒有定論。
問題是中國式的自然科學為什么沒有(如西方自然科學那樣)發展起來?中國社會為什么落后了?
其中的一個可能性就是《易經》的數理模型比西方自然科學的要差。而另一個可能性就是中國沒有能利用《易經》的數理模型很好的在各個領域發展中國式的自然科學。從中國歷史分析,后者的情況是確實存在的。而前者的假設能不能成立,現在也沒有定論。
然而中國《易經》的數理模型的科學價值和科學意義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在“內證”的生命科學領域。我們希望在解決未來的科學問題中,將東西方的這兩類數理模型結合起來。
楊振寧所述易經中存在的數理模型大解有所了解,如有更多有關易經的問題,請點擊>>>>>>>>>易經知識,讓您有很大的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