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引論
一 《易經》熱與中國傳統文化
(一) 《易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二) 當代《易經》熱及其成因
二 學習《易經》的意義
(一) 學習《易經》是在學習中國古代的高科技,也是在學習當今高科技的基本原理
(二) 學習《易經》就是在更新觀念,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
(三) 學習《易經》就是在磨煉心性,學習做人
三 學習《易經》的方法
(一) 登堂入室
(二) 實踐《易經》的精神
(三) 以《易經》的精神學習《易經》
(四) 占卜并非學習《易經》的唯一法門
上篇 《易經》簡介
一 《易經》的性質
(一) 易
(二) 三易
(三) 《易經》之起源
(四) 《易經》的性質
二 《易經》的基本符號與相同象
(一) 無極、太極
(二) 兩儀
(三) 四象
(四) 八卦
(五) 六十四卦
三 《易經》的常用術語及其結構
(一) 《易經》的常用術語
(二) 《易經》的結構
四 六十四卦經解舉隅
(一) 乾——偉大的天,為君的道
(二) 坤——地的包容,為臣的道
(三) 屯——萌芽,充滿,生的艱難
(四) 蒙——蒙昧,啟蒙,教育
(五) 需——躊躇,期待
(六) 訟——爭論,訴訟
(七) 師——軍隊,戰爭
(八) 比——相親,依附
(九) 小畜——小的蓄積,小的阻礙
(十) 履——踐履,履行
(十一) 泰——亨通,安泰
五 《易經》預測及其原理
(一) 起卦法及其原理
(二) 斷卦法及其原理
結語 善為《易》者不占
下篇 人類的根
一 《易經》與傳統文化
(一) 三易首卦·戒定慧·太極·無極
(二) 《易經》與儒釋道
二 《易經》、傳統與社會
(一) 《易經》與人類社會
(二) 中國特色簡議
三 《易經》、傳統與現代科技
(一) 《易經》是科學,不是迷信
(二) 不可自小門戶
四 《易經》、傳統與修齊治平
(一) 傳統的修身治國之道及其現實意義
(二) 圣賢理想境界的共同特征
(三) 圣賢理想境界的實現途徑及其現實意義
(四) 古代為官治世之道
五 《易經》、傳統與教育
(一) 大學生思想素質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
(二) 現代道德教育的根本
(三) 大學的精魂
(四) 天圓地方與大學教育
(五) 君子不器——當代大學育人目標淺析
(六) 大學育人之我見
六 《易經》、傳統與人生
(一) 中國人的智慧
(二) 人生的成功之道
(三) 幸福是一種和諧
七 《易經》、傳統與語言文字
(一) 神奇的漢字
(二) 釋“耳順”
八 《易經》、傳統與文學藝術
(一) 詩、易同趣——多義與超越
(二) 人心·詩心·天心
(三) 文學美與道
九 《易經》、傳統與醫學
(一) 天道即心道
(二) 治本即治心
結語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附錄 《易經》經傳原文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